星期五, 6月 08, 2012

《音樂使人自由》


考完試,終於有空把置於案頭許久的坂本龍一口述自傳《音樂使人自由》讀完。

  全書鉅細靡遺地記錄了坂本自小學習音樂、組YMO、YMO解散,到開始製作電影配樂的過程。我與Yellow Magic Orchestra相識得晚,但這樣一個成軍於1980年代的電子合成樂團在現今聽來仍是那樣時髦、大膽前衛。整整半年,<雷電>、<東風>、<Firecracker>等曲目在iTunes裡的播放次數不下百次。

  除了心折於坂本的謙遜外,讓我更震撼的是他早熟且充實的藝文經歷:坂本幼稚園時就得自己一個人轉搭公車和電車到東京世田谷上下學,「在涉谷換車時,我有時會跑去看電影。......花日幣十元,就能在地下一樓的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考上高中後,我頭一件做的事就是走遍新宿的爵士咖啡館......開學還不到一個月,三十幾家爵士咖啡館,就全都去過了。」......類似令人震懾的文句在書裡俯拾即是,當然你可以批判:藝文資本總是得由實體資本積累而成,但那樣厚實的閱讀、聆聽與觀影經驗都確切地留下了印記,體現在坂本隨心所欲、自由奔放的創作裡。

  「就表現而言,最終如果不是能讓他人理解的形式、不是能與他人共享的形式,那就是沒有成立的東西。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經歷抽象化或共同化的過程,因此個人體驗、情緒的喜悲難免會遭到拭除。這個過程中,存在著無法逾越的絕對界線,以及難以抹滅的缺憾。然而,這種絕對界線反而促使了另一條道路出現,讓完全不同國家、不同世界的人,都能夠產生同樣的理解。無論是語言、音樂,或是文化,不都是相同的情形嗎?」——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啊,還要更加努力書寫與感受世界啊。或許陳腐老套,但吃了老本這麼久,是該革除任性、懶惰與光說不練的惡習的時候了;是該揚棄那些磨滅動力、麻痺神經的科技產品;是該努力實踐一切,以自己的肉體與精神做為自己信仰的價值中的支點,承擔自己的價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