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02, 2012
關於社運
我不當人們口中稱謂的社運份子已經很久了。
或是說,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是不是社運份子,從來就不是透過個人在臉書上大聲宣告、參與一兩場遊行的行為就能夠定論;同樣的,也不是他人透過一兩篇文章就能指認出來,況且對文章的解讀還有誤解之嫌(雖然後現代主義主張「作者已死」,但我還是肯定重複辯證、捍衛自己的理念的價值)。
我覺得為此書寫一篇文章有點可笑,但我必須記錄下我的轉變,同時也回應校園版上關於都更議題已然失焦的討論。我真的覺得大家討論「Canarychun是不是社運份子」這問題就跟當年討論「Fda是不是免洗帳號」一樣無謂。周遭朋友覺得心疼,因我直接被指涉為「正義狂熱」,但我並不是特別在意,熟識我的人總會明瞭。
我一直不太害怕別人如何指涉我,特別是與我價值相異許多的人們。在廣場與街頭上的經驗讓我明瞭面對世界的責難一點也不困難──真正困難的是,如何不被這些責難說服。大部分的時候的我如患了失語症一般,戴起耳機隔絕世界。我不願意傳教(不管是我相信的正義公理抑或是我熱愛的生活元素,我承認我多數時間被動地等待別人與我開啟對話,或者我根本懶於對話,那太消耗),我喜歡悠遊在有許多與我頻率相合的場域裡:談論酒精、英式搖滾、後龐克、台灣獨立音樂、美食(特別是帶點台南味的)、電影、吳明益的小說與夏宇的詩。
我想那才是我真正的樣子。當然你也可以與我談論衍生性金融市場、學生自治、社會議題,但那對我來說,至少「現在」的我來說,都已是生活的剩餘。我的生活在革命之前,而我同時要求自己在生活之時要看得見他人的苦痛。
關於革命,我曾嚮往、我曾涉入、我曾離開並且怨恨,怨恨革命也怨恨離開的自己,而現在我似乎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希冀在此不會崩頹。關於嚮往,我想不必多說,慘綠少年少女們總是有一顆偏左的心;關於涉入,我更不想談,為此付出許多的人們以比皆是,關公面前耍大刀總是愚蠢狂妄。另外,對我個人來說,特別去談多少參與、談擁有過什麼頭銜總像是為自己貼上「改變世界」的神聖標籤,不值為此沾沾自喜。
我花了近一年不斷自我辯證離開、怨懟這場域的理由,自剖為何熱情不再比當年以任何形式與他人對話、希冀別人接受自己信仰的價值還要痛楚。「我怎麼會變成一個沉溺在小情小愛裡的人?」我不斷問自己。看著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我以為我的焦慮與他同樣來自眼睜睜看著自己全心信仰的事物崩壞殆盡並滿手腥臭,當年的野草莓世代有部分人的確是這樣被傷害的:看見自己信仰的事物一點一滴參雜入塵土,然後腐敗成一罈酸啤酒。我以為我的怨恨傷痛來自看見過往所謂「革命夥伴」開始為自己政治生涯舖路,在臉書的職務欄位細細密密填上了許多頭銜、開一本相簿專門放他與社運前輩合照(彷彿顯得有許多人為他背書:這是改變世界的熱血青年哪)、記者會時搶著發言完全不顧主辦單位預先排定的順序和名單、晚會結束收尾時卻一溜煙不見……。後來,我明瞭外界強加的既定印象與個人行為都不是構成這理想世界傾頹的主因,主因是我不斷看見,一群所謂「被主流價值排擠」的人建立起新的主流,開始製造新的邊緣。公共事務的參與一不小心就會走進霧中:我們都從反叛開始,但一分神,反叛成為反動,忘記叛逆終究是為了建置另一種生活的可能,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改變歷史的慾望。一面倒的公眾討論粗暴血腥,如何拿捏宣揚理想與扭轉他人想法令我焦慮。
於是選擇離開,越來越遠,轉身泡在搖滾樂裡,看著與我越來越遠的人,有時感到傷感。
搖滾樂或許有魔力。極不可思議地,最後我竟在搖滾樂裡找到重新革命的理由。在某一刻瞬間被點醒:搖滾樂不會改變世界,搖滾樂改變的是你看世界的方式。曾與我一起在音樂祭裡衝撞的朋友對我說「搖滾樂的確改變了世界,但那是我們的世界。這是我們值得慶幸的,也憂傷的,我們總要回歸那沒有被改變的世界裡。總有一天要回到那裏,帶著搖滾樂的信念。」
就因為這句話,還有去了士林王家抗議現場的學弟們的眼神,我知道我必將回到這裡,繼續革命。我仍信仰格瓦拉,信仰搖滾樂。
這是一篇張狂記事,天曉得我會得罪多少人,但我覺得你如果喜歡這首歌,我們一定是朋友。
唔,我自首,那些討人厭的聲音是我。
附上歌詞:
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曲:Ian 詞:Tzara 編曲:FLAT CLUB
灰色模糊地帶
看不清才透明
於是置身事外
不再遺憾
只管裝瘋賣傻
小聰明
至少不用愧對我自己
該拋開的不只是當下而已
重新來過也不用感到非常可惜
快樂不過只是避免痛苦而已
就走吧
因為這樣才能夠看清
沒什麼好掛念
沒什麼好道别
扭扭捏捏又在虛榮作祟
曾經擁有什麼
遺忘什麼
現在不是時候想這些
該拋開的不只是當下而已
重新來過也不用感到非常可惜
快樂不過只是避免痛苦而已
就走吧
因為這樣才能夠看清
換一條路線
領略新的視野
越過了囹圄
擁抱風光明媚
你不能明白
我在對抗什麼
那也不過只是
一種斯德哥爾摩症候作祟
星期日, 7月 17, 2011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記0716夜宿凱道
因為,人類越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體系,就越證明此刻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吳明益
夜宿凱道。
出了捷運台大醫院站,首先看到的是中正一分局換班的警力,這次的維安規格是過去參加各項運動中最高規格的吧,約莫與前陣子吳揆的一番話也有些關係。到達凱道時,主要活動已告一段落,正在進行《大樹腳論壇》。夜宿凱道的人們比想像中多一些,雨水並沒有打濕大家的鬥志,人們圍成一個一個圈子各自討論關於截水、農地徵收、社造、公民行動等議題。到處走走看看,許多熟稔的面孔都在此刻聚集在這裡,有些叫得出名字有些不記得了。跟著博霖四處繞了一會兒,自救會的阿伯很熱情地招呼我一起吃肉羹當消夜。
在陳為廷和邱星崴他們帶討論的圈子(大部分都是苗栗人)外圍聽了一會兒,大家積極地討論在苗栗舉辦共識營之類的事務。讓我不禁想起看到在陳為廷臉書自我介紹欄上面寫著的「將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希望有一天可以改變世界。或者至少改變一下家鄉」這段文字的驚艷(或許對他來說早已內化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責任感,但那時的我看到是相當印象深刻的)、大一上跟灣寶訪調時看到苗栗後生讀書會的高中生們對於家鄉高度關注那種震撼。對從小在都市成長的我來說,對土地的情感是相當薄弱的,自己或許就如同Boss網誌寫過的「恍若一個沒有根的什麼大概是垃圾袋那樣子的存在,漂蕩漂蕩在風城這裡……」。
失根太久、連結不夠深刻,去年717沒有出現在凱道,我草率地歸咎原因於此。過去的一年從關心大埔農地徵收案開始,看著相關資料越覺得驚心,短短一年內,除了大埔、相思寮部落爭議之外,我們更經歷了中科三期后里基地環評無效、台26線阿朗壹古道開發案、蘇花高替代道路環評案、大巨蛋案等等。我們不斷抗爭、串連,轉貼資訊於各社群網站,雖在四月底擋下了國光石化,但戰役並沒有結束,農地徵收、都更、核電、各地開發案問題仍接踵而來。
夜裡,凱道上月亮很圓、下過雨的天空很乾淨,天邊只有幾許薄薄的雲,天氣相當不錯,洛書拿著烏克麗麗彈《勞動者戰歌》有點超現實味道。和夥伴聊到凌晨,最後一次看錶約莫是四點四十幾分,然後不知不覺躺在稻草上沉沉睡去,不知道過了多久後在陳為廷「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們……」歌聲醒來,天已經微亮。看著晨光中的總統府發呆,覺得每次看著總統府的感覺都不太一樣,社運之於自己生命的意義一直在改變,但自己目前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你們這些年輕人再不出來,以後再來這裡的機會都沒有了!」716的夜裡,一位老農如此說。的確,我仍然相信青年是最必須投身革命的一群,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既定的社會、經濟地位框架住。進步需要改變,而青年正肩負著這樣的社會責任。網路上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質疑為何夜宿凱道的很多都是學生,並不具農民身分,是否淪為政治操作的棋子。我只能對於這樣「不是農民,就不准上凱道」的詭異邏輯一笑置之,因我們是切的信徒,「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份子。我們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說,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是的,我們正是這樣的人。培慧老師拿了紙片讓我們寫下期許,用稻草綁在3M土地正義永生樹上。「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我如此寫下心中默誦了無數次的,村上的話語。
夜宿凱道。
出了捷運台大醫院站,首先看到的是中正一分局換班的警力,這次的維安規格是過去參加各項運動中最高規格的吧,約莫與前陣子吳揆的一番話也有些關係。到達凱道時,主要活動已告一段落,正在進行《大樹腳論壇》。夜宿凱道的人們比想像中多一些,雨水並沒有打濕大家的鬥志,人們圍成一個一個圈子各自討論關於截水、農地徵收、社造、公民行動等議題。到處走走看看,許多熟稔的面孔都在此刻聚集在這裡,有些叫得出名字有些不記得了。跟著博霖四處繞了一會兒,自救會的阿伯很熱情地招呼我一起吃肉羹當消夜。
在陳為廷和邱星崴他們帶討論的圈子(大部分都是苗栗人)外圍聽了一會兒,大家積極地討論在苗栗舉辦共識營之類的事務。讓我不禁想起看到在陳為廷臉書自我介紹欄上面寫著的「將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希望有一天可以改變世界。或者至少改變一下家鄉」這段文字的驚艷(或許對他來說早已內化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責任感,但那時的我看到是相當印象深刻的)、大一上跟灣寶訪調時看到苗栗後生讀書會的高中生們對於家鄉高度關注那種震撼。對從小在都市成長的我來說,對土地的情感是相當薄弱的,自己或許就如同Boss網誌寫過的「恍若一個沒有根的什麼大概是垃圾袋那樣子的存在,漂蕩漂蕩在風城這裡……」。
失根太久、連結不夠深刻,去年717沒有出現在凱道,我草率地歸咎原因於此。過去的一年從關心大埔農地徵收案開始,看著相關資料越覺得驚心,短短一年內,除了大埔、相思寮部落爭議之外,我們更經歷了中科三期后里基地環評無效、台26線阿朗壹古道開發案、蘇花高替代道路環評案、大巨蛋案等等。我們不斷抗爭、串連,轉貼資訊於各社群網站,雖在四月底擋下了國光石化,但戰役並沒有結束,農地徵收、都更、核電、各地開發案問題仍接踵而來。
夜裡,凱道上月亮很圓、下過雨的天空很乾淨,天邊只有幾許薄薄的雲,天氣相當不錯,洛書拿著烏克麗麗彈《勞動者戰歌》有點超現實味道。和夥伴聊到凌晨,最後一次看錶約莫是四點四十幾分,然後不知不覺躺在稻草上沉沉睡去,不知道過了多久後在陳為廷「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們……」歌聲醒來,天已經微亮。看著晨光中的總統府發呆,覺得每次看著總統府的感覺都不太一樣,社運之於自己生命的意義一直在改變,但自己目前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你們這些年輕人再不出來,以後再來這裡的機會都沒有了!」716的夜裡,一位老農如此說。的確,我仍然相信青年是最必須投身革命的一群,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既定的社會、經濟地位框架住。進步需要改變,而青年正肩負著這樣的社會責任。網路上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質疑為何夜宿凱道的很多都是學生,並不具農民身分,是否淪為政治操作的棋子。我只能對於這樣「不是農民,就不准上凱道」的詭異邏輯一笑置之,因我們是切的信徒,「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份子。我們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說,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是的,我們正是這樣的人。培慧老師拿了紙片讓我們寫下期許,用稻草綁在3M土地正義永生樹上。「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我如此寫下心中默誦了無數次的,村上的話語。
星期日, 10月 31, 2010
紅橙黃綠藍紫
用「多事之秋」來形容我人生中的每個十月是如此恰如其分:十一歲的十月,發現自己生長的家庭並非原生家庭,有一種全世界崩壞的感覺;十五歲的十月,想北上求學的理想敵不過現實,數不清的夜晚哭濕枕頭、看見北上的列車不停感到悵惘;十六歲的十月,一個女孩擁抱我並走入我生命;十七歲的十月,自以為在校園中掀起一場學運之後半途而廢;十九歲的十月,我虛榮的覺得好像真的為了台灣同志運動做了一點點事。2010/10/30,我在第八屆台灣同志大遊行。
在連續兩天熬夜與同學討論該不該以「清大學生會」一名出席2010同志大遊行之後,今天早上仍是比預定的起床時間提早一小時醒來,雀躍興奮一如參加遠足的孩子。但,雀躍興奮之
外是帶點緊張與焦慮的,因今天我們參與的並非遠足,而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場與普世價值的
衝撞。
窗外有陽光,欣喜。開了電腦再查一次遊行路線:4.2公里,很近,也很遠。心情是複雜的,遂點開阿純送給我們的歌——The Sleeping Years的 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反覆播放。
「They’re down on us again, trying to keep us apart
but we’ll refuse to give in for this is it;
something we can win – this time.」
歌者高亢唱著,我反覆默誦。
遊行前一天很騷包的敷了面膜,如此重要的一天,當然要展現出最完美的一面。當天起了個大早夾離子夾的同時也點了一蘇打綠的「相信」給自己,之後便出發了。在敲打鍵盤的現在,我還能清楚記得關上門離開宿舍時心中的飽滿堅定。我是真的覺得,我在做一件對的事。
坐在往凱道的車上,突然覺得最近發生的、將要發生的這一切竟有些虛幻:我真的要參加同志遊行、擔任參與者高達三萬人的前導彩虹大旗旗手、已經和學生會夥伴成功的在校園版引起了一系列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這些,一年前的我絕對不會做,也不會想做。十月初我轉了政大學生議會提案參與同志大遊行並通過的網宣到陳為廷個版,然後在噗浪哀了一下我沒有guts下去做,後來便不了了之。真的很感謝蔡佳勳,如果他沒有提案,我想我也沒有勇氣自己用議會做這件事。後來關於參與活動的名稱所引發的風風雨雨,X勳不停道歉到我很愧疚。在實齋交誼廳很簡短的那席談話,他很有條理的闡述他想怎麼做、目前做了什麼,我真的在他眼中看到了「溫柔的銳利眼光」。
那與我正努力實踐的價值相似:「溫柔、勇敢」。而我在這次遊行工作人員團隊裡,看到了不少這樣的典範。幹部們真的都非常有能力,我一直認為LGBT族群是比一般人更能夠融合普遍認知下的男/女優點的。和旗手組一起練習真的是一段很快樂的回憶,雖然只有幾個周末短短的幾小時,但是那種和與自己相似的人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的過程真的很美好,而且我們的目標又是如此的浪漫美麗,怎麼能不讓人記憶深刻?(在此要特別感謝社會探究助教阿純,因為旗手組的練習,我幾乎消失了一整次的社會探究但他沒記我缺席。)
中午開始飄起了雨,轉冷。「下雨是上帝也高潮的證明」有人這麼說。不管如何,我們熱情不減,趁著出場前的空檔到黃色大隊為學生會團隊與人社同學打氣,同學都驚訝我們竟穿著短袖短褲,但那時我的心是熱著的,現在也是。我真的好開心在這一年看到了清大踏出了第一步。
「拍照一張五百塊!」我們熱情放肆的叫囂,鎂光燈此起彼落,旗手組是全場的焦點。隨著「Take It Off」的音樂響起,我們出隊揭開序幕。
在清大推這些事情,失去了一些也得到了一些,過去很多朋友並沒有特別表示性別友善,是經由這幾次板上的討論、實際參與遊行站出來讓大家看見。感謝所有參與討論的同學,友善的直同志朋友們,你們的存在為同志帶來了溫暖。在這裡特別感謝W,經歷了前女友和學姊在一起、喜歡的學妹也和學妹在一起這種悲慘遭遇,你仍不吝對同志表示支持,我覺得你真的是揚宜老師說的「欣賞差異」的典範;另外,你對我說的「你整個大勝啊!」這樣短短一句話,陪不服輸且驕傲的我走過了突然被背棄的那段日子,撐了過來。
今年是第一次在清大推這議題,或許處理手段有些躁進引起了一些反彈,然而這些失去卻也是莫可奈何的,以我目前的智慧與經驗、在這樣的情勢下,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嚴重恐同者的問題。我能無視所有外界眼光與言語,但對於失去我已認定的朋友仍然感到些許哀傷。於我而言,已經認定的朋友不會因為他的性取向、性別認同而改變。我感到無奈而困惑,這也意味著增開性別課程、視情況列為必修是值得考慮的。清大經驗讓我以為這場遊行是一場對於傳統體制的衝撞,遊行過程中卻完全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與外界溝通、進而相互了解」的過程。遊行之後有甲板板友表示有年長者詢問我們的訴求、有父親為年紀很小的兒子解釋「同志」是什麼、有維護交通疲於奔命的警察仍為我們大聲加油打氣等等……從路人的眼神及態度,我真的覺得社會正劇烈變遷(雖然這明明就是我第一年遊行XD)、辦理遊行是一件必要且效果明顯的事。我是真的希望,當我離開清大的時候,關於性別友善這塊,清大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或許就像一玖柒投身熱線,我也可以就我現在能力所及做一點點事。
紅橙黃綠藍紫,六色彩虹。遊行時是眼花撩亂的,經過的同志友善空間(西門紅樓、二二八公園)全部都不是我所熟悉的,而我卻在排彩虹地景「投同志政策」時,仰望台北車站前的天空,心中有很多感觸。我想,台北車站應該是很多離開家鄉到異鄉闖蕩的人的第一站吧,而他們又是帶著什麼心情來?城市打滾幾年後,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說了那麼多,只不過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幸福而已。
很想證明,我們能夠。
在連續兩天熬夜與同學討論該不該以「清大學生會」一名出席2010同志大遊行之後,今天早上仍是比預定的起床時間提早一小時醒來,雀躍興奮一如參加遠足的孩子。但,雀躍興奮之
外是帶點緊張與焦慮的,因今天我們參與的並非遠足,而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場與普世價值的
衝撞。
窗外有陽光,欣喜。開了電腦再查一次遊行路線:4.2公里,很近,也很遠。心情是複雜的,遂點開阿純送給我們的歌——The Sleeping Years的 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反覆播放。
「They’re down on us again, trying to keep us apart
but we’ll refuse to give in for this is it;
something we can win – this time.」
歌者高亢唱著,我反覆默誦。
遊行前一天很騷包的敷了面膜,如此重要的一天,當然要展現出最完美的一面。當天起了個大早夾離子夾的同時也點了一蘇打綠的「相信」給自己,之後便出發了。在敲打鍵盤的現在,我還能清楚記得關上門離開宿舍時心中的飽滿堅定。我是真的覺得,我在做一件對的事。
坐在往凱道的車上,突然覺得最近發生的、將要發生的這一切竟有些虛幻:我真的要參加同志遊行、擔任參與者高達三萬人的前導彩虹大旗旗手、已經和學生會夥伴成功的在校園版引起了一系列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這些,一年前的我絕對不會做,也不會想做。十月初我轉了政大學生議會提案參與同志大遊行並通過的網宣到陳為廷個版,然後在噗浪哀了一下我沒有guts下去做,後來便不了了之。真的很感謝蔡佳勳,如果他沒有提案,我想我也沒有勇氣自己用議會做這件事。後來關於參與活動的名稱所引發的風風雨雨,X勳不停道歉到我很愧疚。在實齋交誼廳很簡短的那席談話,他很有條理的闡述他想怎麼做、目前做了什麼,我真的在他眼中看到了「溫柔的銳利眼光」。
那與我正努力實踐的價值相似:「溫柔、勇敢」。而我在這次遊行工作人員團隊裡,看到了不少這樣的典範。幹部們真的都非常有能力,我一直認為LGBT族群是比一般人更能夠融合普遍認知下的男/女優點的。和旗手組一起練習真的是一段很快樂的回憶,雖然只有幾個周末短短的幾小時,但是那種和與自己相似的人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的過程真的很美好,而且我們的目標又是如此的浪漫美麗,怎麼能不讓人記憶深刻?(在此要特別感謝社會探究助教阿純,因為旗手組的練習,我幾乎消失了一整次的社會探究但他沒記我缺席。)
中午開始飄起了雨,轉冷。「下雨是上帝也高潮的證明」有人這麼說。不管如何,我們熱情不減,趁著出場前的空檔到黃色大隊為學生會團隊與人社同學打氣,同學都驚訝我們竟穿著短袖短褲,但那時我的心是熱著的,現在也是。我真的好開心在這一年看到了清大踏出了第一步。
「拍照一張五百塊!」我們熱情放肆的叫囂,鎂光燈此起彼落,旗手組是全場的焦點。隨著「Take It Off」的音樂響起,我們出隊揭開序幕。
在清大推這些事情,失去了一些也得到了一些,過去很多朋友並沒有特別表示性別友善,是經由這幾次板上的討論、實際參與遊行站出來讓大家看見。感謝所有參與討論的同學,友善的直同志朋友們,你們的存在為同志帶來了溫暖。在這裡特別感謝W,經歷了前女友和學姊在一起、喜歡的學妹也和學妹在一起這種悲慘遭遇,你仍不吝對同志表示支持,我覺得你真的是揚宜老師說的「欣賞差異」的典範;另外,你對我說的「你整個大勝啊!」這樣短短一句話,陪不服輸且驕傲的我走過了突然被背棄的那段日子,撐了過來。
今年是第一次在清大推這議題,或許處理手段有些躁進引起了一些反彈,然而這些失去卻也是莫可奈何的,以我目前的智慧與經驗、在這樣的情勢下,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嚴重恐同者的問題。我能無視所有外界眼光與言語,但對於失去我已認定的朋友仍然感到些許哀傷。於我而言,已經認定的朋友不會因為他的性取向、性別認同而改變。我感到無奈而困惑,這也意味著增開性別課程、視情況列為必修是值得考慮的。清大經驗讓我以為這場遊行是一場對於傳統體制的衝撞,遊行過程中卻完全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與外界溝通、進而相互了解」的過程。遊行之後有甲板板友表示有年長者詢問我們的訴求、有父親為年紀很小的兒子解釋「同志」是什麼、有維護交通疲於奔命的警察仍為我們大聲加油打氣等等……從路人的眼神及態度,我真的覺得社會正劇烈變遷(雖然這明明就是我第一年遊行XD)、辦理遊行是一件必要且效果明顯的事。我是真的希望,當我離開清大的時候,關於性別友善這塊,清大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或許就像一玖柒投身熱線,我也可以就我現在能力所及做一點點事。
紅橙黃綠藍紫,六色彩虹。遊行時是眼花撩亂的,經過的同志友善空間(西門紅樓、二二八公園)全部都不是我所熟悉的,而我卻在排彩虹地景「投同志政策」時,仰望台北車站前的天空,心中有很多感觸。我想,台北車站應該是很多離開家鄉到異鄉闖蕩的人的第一站吧,而他們又是帶著什麼心情來?城市打滾幾年後,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我是藍旗旗手!!)
遊行的最後大家集結在凱達格蘭大道,阿密特的歌聲穿透冰冷的空氣來到大家心中。「當天空昏暗 / 當氣溫失常 / 你用巨大的堅強 / 總能抵擋 / 當尖銳眼光 / 當刺耳聲響 / 你用彩虹的浪漫 / 溫柔包裝」全場大合唱,我偷瞄了後方一個唱歌很好聽的水手一眼,他眼角有淚,我知道:每一滴眼淚,背後都是故事。說了那麼多,只不過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幸福而已。
很想證明,我們能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