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6, 2014

茫茫星海中的領航員:演員選角

  人海茫茫,導演要如何選擇最適合的人選來演出作品?電影工作期間,少則數十位、多則數百位演員如何調度、管理?光鮮亮麗的螢幕背後,有著道不盡的幕後工作辛酸血淚,而螢幕前的觀眾往往不得而知。這些關於演員的遴選與現場管理工作,除了觀眾較孰悉的「導演」與「製片」之外,還有「選角指導」這樣一個在茫茫星海中帶領我們發掘最適人選的職位。
        近幾年,國際大導李安有意識地回台灣拍片、啟用台灣演員與團隊,《色‧戒》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是明顯的例子,此舉也連帶培植了許多台灣電影工業從業人員,使他們得以一窺好萊塢電影工業堂奧。本篇專訪《色‧戒》選角王耿瑜與《賽德克.巴萊》選角指導李秀鑾,為我們揭開令人神往的電影幕後世界。

塑造明星的李安
        從出演《冰風暴》、《與魔鬼共騎》的托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冰風暴》的凱蒂‧荷姆絲(Katie Homes)、《理性與感性》的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到《臥虎藏龍》的章子怡,李安導演與他們初遇時,都還是初出茅廬、默默無聞的年輕演員,但在李安的鏡頭前走過一回之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成了現下電影工業裡炙手可熱的明星;從三千多人中脫穎而出,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獨挑大梁的印度演員蘇瑞‧吉沙瑪(Suraj Sharma)甚至是個毫無表演經驗的素人演員!李安導演不但有大膽嘗試的實驗精神,更是電影人的伯樂。「原來是這麼有方法地去測試一個人是否有Talent(才華)。」參與過《色‧戒》選角的電影人王耿瑜這樣驚嘆。
        《色‧戒》台灣選角經過了兩次篩選,在第一輪試鏡中,演員先在會議室裡試演話劇那場戲,工作團隊全程錄影、再寄給李安篩選一些人出來;在第二輪試鏡中,李安導演會與這些挑選過的演員面對面、出隨機的考題給他們試戲。在試鏡過程中,李安導演不僅下達指令給演員,也會指導工作人員如何安排鏡位、光怎麼打。戲劇系出身的李安,對於「演戲」有他的堅持,也深知選角是門大學問:必須在短時間內看出演員的人格特質是否可以吻合該角色;光是外型亮麗也不夠,更必須有「螢幕緣」,也因此,李安導演在試鏡時會特別用攝影機去感受演員面容所散發的氣質,考量所有拍電影的因素在演員身上起的變化。在好萊塢片廠的試鏡習慣中,更會因為Film的質感和Video不同,而特別以35mm底片拍攝試鏡過程,以達到最準確的選角評估。「李安腦袋很清晰、專注力很強。」王耿瑜十分讚嘆李安導演可以同時指導演員、調整燈光,也觀察演員的表現。
        拍片時,侯孝賢導演習於讓演員即興發揮、以攝影機捕捉大量動態,再精心篩選;楊德昌導演會「激將」,讓演員感到挫折、不安,進入故事裡的狀態後再去拍;李安則用自己獨特的導戲方式,勾出不同演員獨一無二的氣質。除了憑藉過人的直覺發掘有潛力的演員之外,李安工作時也有許多細節讓工作人員印象深刻。一如《後宮甄嬛傳》裡的選秀過程,太后用潑水、拋貓來試驗甄嬛是否雍容大度,《色‧戒》的選角過程也有類似的巧思,王耿瑜提及李安導演曾神來一筆地在試鏡演員時,邊跟演員說話,一邊倒水在桌上、讓水沿著桌緣流下、滴到地毯上,以這樣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舉止,來測試演員的穩定度與臨場反應,若是有李安覺得有可能性的演員,就會再多試幾段。
        經過一連串的考驗,約有五六位演員入圍總試鏡。於中國舉行的總試鏡會準備得十分周全,演員的造型、佈景完成度極高,燈光也以拍片規格來設置。試鏡會拍完,隔天就用大螢幕看整體效果,「好像已經在拍電影了。」參與總試鏡的李秀鑾這樣回憶。也因為《色‧戒》時代背景為民國初年,所以「時代感」成了李安導演挑選演員的首要重點,包含著旗袍與高跟鞋走路的步伐姿態、溫軟的上海口音等等。王耿瑜說:「李安工作時很洞悉整體……很理解表演、理解攝影機與演員的關係,如何測出那個人有無那個質地演戲。」唯有站在至高點、從電影拍攝整體的角度去看一個演員,才能不致於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困境,又能看出演員個別的光芒。

選角指導的辛酸
        「拍片是很考驗人性的,活生生的人造成了很多變數。」擔任過《雙瞳》、《詭絲》、《海角七號》、《色‧戒》、《賽德克‧巴萊》與《KANO》選角工作的李秀鑾,大家都叫她阿鑾,她是接觸演員的第一線工作人員,也是演員與導演之間溝通的橋樑。籌拍《賽德克‧巴萊》時,她曾為了找演員踏遍了台灣泰雅族和賽德克族居住的山區,不斷開車往返南投與花蓮,「部落不管婚喪喜慶都一定要到,站在路邊就盯著人看、發名片……」、拍攝《KANO》時,更是從全台灣高中、大學的棒球隊海選,回憶起那段尋人時光,阿鑾眼中仍是閃耀著光彩。
在茫茫人海中尋覓符合腳色設定的演員那份辛勞可以想見,但在此職位上,接觸大量的「人」,其中所產生的情緒勞動是螢幕前的觀眾無法想像的。光鮮亮麗的螢幕上,伴隨著是巨大的名利、誘惑,在在是人性的考驗。「投入電影之後,演員可能之後有很不一樣的人生、命運,但大家一直沒有好好看過這一塊。」回想起《KANO》因拍攝時程緊湊,素人學生演員們必須休學一年拍電影這件事,阿鑾心中還是有些疙瘩,也足見她溫暖、為人設身處地著想的性格。

在台灣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工業發展路線中,「選角指導」往往還身兼「演員管理」的角色,從演員招募、整理演員的書面與影像資料、執行試鏡到實際拍攝,工作內容相當繁瑣,且都在第一線承接了演員最直接的狀況與情緒。「人在一起就容易有衝突性,人等待沒事做時就會聊是非。」談起電影拍攝時,靠天吃飯的外景工作常有長時間的等待,演員之間難免產生齟齬和嫌隙,阿鑾覺得相當遺憾,但也並不灰心,「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即使見過許多人性的黑暗面,阿鑾仍是保有電影人的浪漫與熱情。已擔任過多部劇情長片選角指導的她,絲毫不對這個職位厭倦「每部電影期待、信任度、資金到位程度都不同」,阿鑾笑著說:「每一部作品都是新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