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06, 2012

John Barry配樂影展



(本文為清大夜貓子電影院影展總文)

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精彩的命題之外,適切的電影配樂是不可或缺的。電影配樂能渲染情緒與畫面,讓人迅速地連結眼前的影像與深藏心中的記憶;種種聲響能充分表現電影故事本身的張力,讓觀影者得以更容易地融入劇中,隨著主角情緒起伏,狂喜或嘆息。作曲家如魔術師般,在每個段落裡精心安排種種器樂與編制,用音符譜寫一個嶄新的世界,使人陶醉其中;電影,因有了動人的配樂而更臻完美。如果您錯過了清大夜貓子電影院在日前所規劃的義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配樂影展,本月的夜貓子電影院「約翰.貝律(John Barry)配樂影展」您絕對不能再錯過。

約翰.貝律(1933--2011)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師級電影音樂家之一,曾以《獅子與我》、《冬之獅》、《午夜牛郎》、《遠離非洲》和《與狼共舞》五部電影配樂獲得五座奧斯卡金像獎;早期配樂作品則以007系列最為膾炙人口,鮮明的音樂形象與歷久不衰的流傳魅力比美同時期的名作曲家Ennio MorriconeJohn Williams。名演員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曾說過:「世人常認為1960年代的英國是個革命年代,但我認為這個革命是先從音樂起步的,Beatles改變了搖滾樂,約翰.貝律則改變了電影音樂。」

約翰.貝律的母親是一位鋼琴師,父親經營多家劇院(也可作音樂廳)。因此,約翰自幼即與許多歐洲知名交響樂團或音樂家有所接觸,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很早就迷上電影與電影音樂;他一度想進入電影音樂的領域,卻不得其門而入,時局與境遇種種因素所迫,他毅然進入軍中服役,在軍樂隊中擔任樂手。三年後,約翰.貝律結束軍旅生涯返回英國,組成爵士樂團「John Barry Seven」,在流行音樂界頗為成功,這段經驗也直接影響了他往後的電影配樂風格。

約翰.貝律最早期的作品無疑是爵士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混合體,節奏強烈、曲調鮮明是其特色。1962年,第一部龐德電影《第七號情報員》讓他創造出橫跨40餘年動作片迷們最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The James Bond Theme>,此後十餘部龐德諜報片配樂皆由他操刀;如果說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是詹姆士.龐德的代言人,那約翰.貝律無疑是《007》電影音樂的代名詞。爵士樂那靈活多變、形式自由的曲調就像是花招百出、讓人不禁拍手叫好的諜報動作片;爵士樂那豐富的音樂表情、高度的樂音延展也一如諜報員龐德鮮明的個人形象。龐德系列不僅讓約翰.貝律揚名影壇,更建立了讓往後電影配樂作曲家爭相仿效、學習的諜報鬥智電影音樂的基本形象。同樣在爵士音樂上有不凡表現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更融合了流行音樂的流暢美感,音樂在影像之間流瀉流出夢幻色彩,在文明社會的午夜陰影中帶領觀者逐步探索同性情慾。

除了爵士樂外,優美的管絃伴奏也是約翰.貝律電影配樂中的一大特色。這樣以管絃結構敘事的唯美音樂風格在七零年代漸漸發展成熟,而過往爵士音樂的曲調則隱藏起來,但我們仍可在優美的管絃樂聲背後那略帶哀傷反覆的精神意涵中找到那丁點抑鬱的爵士樂色彩。《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電影主題曲裡唯美的管弦樂像是一紙泛黃的舊照片,音樂呈現出的情感內斂深刻,細膩唯美,配上那段穿越時空、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總令人嗟嘆不已。

近年來電影工業中的史詩電影大行其道,製作者皆不惜以大成本請來動輒一兩百人的大型交響樂團製作雷霆萬鈞、氣勢磅礡的電影配樂,以帶給觀眾更大的聽覺震撼。而這時,我們不能不提到1964年的史詩電影《祖魯戰爭》(Zulu1964),這是約翰.貝律以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譜作配樂的濫觴,銅管樂那高昂壯闊的外放式音樂語法構築了氣勢宏偉的氛圍,將祖魯人英勇強悍的民族精神表露無遺。

約翰.貝律擅長處理一望無際的遼闊感,曾執掌多部具有異國遊記特色的電影配樂且大受好評。本次影展所挑選的《獅子與我》(Born Free1966)、《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1985)和《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三部片的電影配樂在在都展現出大草原那一望無垠的景況,輕緩的音波織就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景致,令人們無限嚮往;爵士與管絃搭配出輕盈活潑又略帶惆悵的樂章,讓人們恍若置身世外桃源。1966年的《獅子與我》是約翰.貝律的創作歷程中重要的轉折點,這部電影配樂讓他得到了生平第一座奧斯卡獎的肯定,更開啟了他日後特有的管絃語法風格:輕柔、優美的管絃樂像是在你耳邊低語,細緻柔美、浪漫動人。1985年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所共同主演的《遠離非洲》之電影主題曲是約翰.貝律式的管弦配樂極致,他用雅致的樂句、精彩的篇章,輕輕地訴說在那風光絕美的非洲草原上的一段永誌不渝的愛情故事。1990年的《與狼共舞》則是約翰.貝律大病初癒後復出的力作,極具特色的變奏裡既有孤寂的悲調,也有激盪人心的段落;柔美的曲調裡中有著剛毅不拔的堅忍,一如作曲家三十年來配樂生涯的縮影。

精雕細琢的旋律與超凡脫俗的唯美情懷是約翰.貝律作品的經典印象,在他的配樂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浪漫柔情,也能感受到他堅持理想的熱情。創作無數浪漫唯美配樂的他,性格卻是出名的火爆,當現實環境阻礙他對電影配樂藝術的理想時,他毫不妥協。自70年代開始,因流行樂壇的改變、迪斯可及電子合成樂的發跡,使得原本一向以古典和爵士為主的電影配樂方式漸趨式微;許多導演也霎時對電子合成樂和迪斯可趨之若鶩。約翰.貝律為保有藝術創作的獨立性,他憤而辭退了《終極保鑣》(The Bodyguard1992)、《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1993)等流行音樂比重較高的賣座名片配樂工作。這些源自他對電影配樂藝術的愛好與高度堅持的創作,如美酒般越陳越香,經時間淘洗後益發閃耀。1992年,寶刀未老的他又以《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1992)一舉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雙料提名。即使時序已邁入九零年代,本片配樂仍保有他一貫的管弦樂浪漫、唯美動人的風格,他用音樂為這個影史上意義非凡的奇男子的愛情故事留下了美麗的註腳。

約翰.貝律無疑是調配音符、畫面與情緒的魔術師,擅於觀察、捕捉各式動作與情緒的他匠心獨具地將畫面配上各種聲響使故事具象化,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經典與後世爭相模倣的理型。他曾在訪問上揭露他的配樂要訣:「動作片配樂的基本精神就是跟著動作走,像飛豹一樣追逐英雄榮光,無需夾雜任何的纖細感情;文藝愛情電影的配樂關鍵在於你要懂得電影主角的感受,懂得他們的心,你就捉住了愛的力量了。」聽來似乎簡單,但那唯美、浪漫的氛圍,在影史上至今無人能夠超越他。約翰.貝律曾自豪地說:「我不過是創作了音樂,卻能擊碎人家的心,確實是太美妙的事了!」

而你,準備好為他的配樂電影心碎了嗎?

*09.29遇連假暫停播映一次
09.04(二)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1992)143min|李察艾登布祿Richard Attenborough
09.08(六)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1985)161min|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
09.11(二) 第七號情報員Dr.No(1962)110min|泰倫斯揚Terence Young
09.15(六)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113min|約翰史勒辛格John Schlesinger
09.18(二)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103min|吉諾史瓦克Jeannot Szwarc
09.22(六) 祖魯戰爭Zulu(1964)138min|希安菲爾Cy Endfield
09.25(二)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181min|凱文柯斯納Kevin Costner
10.02(六) 獅子與我Born Free(1966)95min|詹姆斯‧希爾James Hill*英文字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